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内容

大国工匠 如玉徽商——热烈祝贺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隆重成立

时间:2017-6-27 11:21:19 点击:

三百年前,在徽州大地上,徽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深厚扎实的文化积淀,以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一、徽商文化 源远流长

依托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和必然性,徽商之道经久不衰,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商文化堪称中国和世界的骄傲。
追溯传统徽商的文化背景,身兼商、儒、仕,皆热衷于文化建设,完全发扬了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徽商文化是古徽州区域的文化呈现,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可谓“儒商”也。中国玉文化将玉与德结为一体,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民族观念,使徽商文化气质与之息息相关。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商业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分门别类 各有千秋
安徽玉雕作为中国玉雕界重要的一支流派,以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安徽玉雕在现代玉雕产业链上影响非凡,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
玉石雕刻作为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商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
作为玉石雕刻产业发展大省,省内各地区玉石雕刻均有特色,玉石种类繁多,区域特色鲜明。其中包括黄山的歙砚石、六安的大别山玉、马鞍山的绿松石、宿州的灵璧石、淮南的紫金砚、池州的九华玉等;在雕刻技艺方面,蚌埠、黄山的仿古雕,桐城的镂空雕,六安的巧色雕等,技艺精湛,水平一流。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方红根 和田玉雕
耕读世家出身,祖上溯源于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同宗,自幼受家风熏陶,对书画美术天赋异禀,2000年拜桐城本地名师入门学习玉雕,刻苦学习积累了扎实的玉雕基本功,渐得登门入室。现为国家高级技师,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师,安徽省桐城市首届玉雕工艺大师等。
 
李家喜 和田玉雕
在2000年创建了蚌埠市聚友玉器工作室,一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件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全国享有盛誉。多年以来在玉雕设计、玉石研究、艺术传承、玉雕创新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任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玉石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宝玉石协会副会长、蚌埠市玉石学会会长等职务。
 
彭志勇 和田玉雕
出生于历史文化多元的安徽,受徽州文化熏陶,尤其徽派建筑、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中的经典艺术元素渐染,在其创作萌芽时期扎根于雕刻、绘画等艺术氛围中,为其艺术造诣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勇式扳指”是彭志勇玉雕最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他把传统吉祥题材和当代新形象结合,融古韵于今风,与时俱进。在形式上,把扳指与指芯的勒子串在一起,创新表现形式的同时,又有着圆满的寓意,让作品涵盖着人文艺术的气息。而更独特之处是彭志勇创作扳指玉雕通常都设计为一个系列,尤其注重完整性和整体感。
玉恒堂创始人彭志勇先生目前已荣获中国国家艺术大师、上海玉雕大师、上海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玉雕大师、国家高级技师、“扳指王”等众多荣誉称号,又担任了上海玉恒堂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艺术》杂志社副社长、中国国际手工艺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齐敦亮 和田玉雕(经营)
1997年进入玉器行业发展,经营玉雕,2011年在苏州观前街创办华夏玉器城后,进一步推动了苏州玉器产业的发展。现为中国工艺展示设计协会会员、安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中山画院副秘书长、苏州玉雕协会理事、苏州中山画院院长等。
 
汪立 和田玉玉雕(经营)
作为和田玉雕资深商人,公司总部位于合肥市宁国路,苏州、上海有五处分店。现任汪氏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苏州分会副会长、苏州玉器商会安徽分会副会长。
 
熊明星 和田玉雕
擅长动物件制作,尤其精于猪的雕琢,作品写实又写意,精巧细腻的细节处理,使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外形里,孕育着富贵生财的吉祥寓意,极富艺术感染力,被玉雕界誉为“猪王”。
现为国家高级技师、安徽省玉雕大师、海派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沧浪分会副会长、安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玉石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
 
张克山 和田玉雕
自幼热爱绘画及雕塑,从艺十余年,广泛学习苏州、上海、扬州玉雕所长,并为己用。作品以人物件、杂件为主,特色鲜明,融古化今,颇具意趣。
现为“玲玉轩•张克山玉雕工作室”创始人、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国家“艺术品鉴定师”、安徽省玉雕大师、江苏省玉雕大师等。
 
卓伟 和田玉雕
2003年进入玉雕行业学习玉雕,2008年起开始在苏州沧浪区十全街开办卓伟玉雕工作室,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玉雕人才。现为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和田玉爱好者联盟常务理事,获得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
 
胡小石 微雕
胡小石石雕作品以传统徽州建筑三雕(砖、木、石雕)为创作源泉,融“三雕”特色为一体,有效承载和延续了传统徽雕的艺术信息及文化内涵,收藏价值颇高,被民间称为“现代古董”。2008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权威认证,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是尊贵与品位的象征。
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民间徽雕艺术家,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山市“金牌工艺师”。现任中小石徽雕艺术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黟县徽雕艺术研究所所长。
 
邱金保 紫金石雕
以刀代笔,潜心研制紫金石雕刻及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制砚技术上,勇于创新,并以巧、妙、绝的艺术手法,使作品加以画龙点睛。
现为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淮南市紫金石文化传承人,江淮工艺美术研究院院士,淮南市紫金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雕刻专业委员会主任,淮南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紫金石研究会会长。
 
方惠雄 砖雕
在历经二十多年的磨练中结合徽派的雕刻特点,博取众家之长,作品巧妙构思,因材施以,画面深入浅出,虚实结合。观其所制之作品皆是神韵俱佳,美奂美轮。二十多年来,以继承传统文化,开拓创新,他致力于“高品质、富创意”的雕刻作品为己任,作品独具匠心,技艺精湛,在一块方不盈天的坯料上尽现作品之神韵,作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赢得了业内专家和广大收藏家的高度赞赏,也赢得了众多荣誉。
 
吴林水 砖雕
1957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自幼就喜欢竹雕工艺。三十而立的他继而痴迷于徽州三雕艺术,钟情于徽派三雕艺术。他的作品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匠心独具,深受国内及海外人士的喜爱。在木雕和砖雕方面都以古建传统工艺为主,采用传统遗留下的精品为题材,还修护了大量的古代匠人的精品作品,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美的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山水,栩栩如生,件件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柯仲运 砚雕
1987年始学传统歙砚雕刻,后师从砚雕大师方见尘先生,实践先生“雕而不雕,不雕而雕”创新理念,并长期随师行走大江南北,游学于众多书画名家、艺术大师之间,耳濡目染,技艺日增,境界渐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歙砚协会副会长等。
 
凌红军 砚雕
在砚雕技艺上采取自己独特的“歙工技法”和雕刻风格,巧用砚石的色彩、造型、纹理,因材施艺,将诗、书、画、印与砚雕融为一体,强调主题的深化。现为歙砚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和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洪建华 竹雕、木雕
故宫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作品创作者。现为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馆长、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黄山学院艺术系徽雕首席客座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徽州四雕课程指导教授,徽州竹雕的开拓者,国家级徽州竹雕项目的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基地。
 
曹篁生 竹雕、木雕
生于徽雕世家,尤擅徽州竹雕、木雕、沉香雕等,且喜书法、白描。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山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等。
 
蒯正华 木雕
蒯正华研究木雕三十余年,融合各派雕刻技法,领悟徽州木雕艺术精髓,创意与传统技艺和现代结合,以有意味的形式深入,表达作品题材。擅长镂空雕,注重意境塑造及人物表情层次,作品取得艺术感觉和技艺表现的和谐统一。现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
 
陈迪忠 根雕
陈迪忠,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根艺创作二十余年,精心挑选别人丢弃的奇形怪状树根,变废为宝,匠心设计,在汲取书法艺术丰富营养的同时,将诗词、对联、妙语、警句等融入作品创作之中,摒弃了传统的粘接生造的做法,体现了独立成字、浑然天成、形神兼备、古朴苍劲的风格,赋予了作品立体感、整体感,达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开创了中国根书艺术的新天地。自2006年以来,已有几十余幅根书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
 
陆俊 根雕
“六安有俊才,根艺成大家,巧将枯朽物,雕作神奇花”。陆俊根雕在全国根雕艺术界已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其作品是当今根雕艺术领域内的杰出代表,在国内外收藏品市场也形成很高品牌优势。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根雕”代表性传承人陆俊,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等。
 
陈金丽 大别山玉雕
大别山黄龙玉产地霍山,从玉石文化源头,石头性质,雕刻技法等各方面,努力寻求一条适合大别山黄龙的玉长远发展之路。主要从事大别山黄龙玉创作经营,现任安徽众品玉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霍山县玉石文化传承研究会秘书长。
区庆维 大别山玉雕
区庆维,安徽省首届玉雕大师,自幼受翡翠玉雕的文化熏陶,2000年拜本地名师罗伟贤学习花鸟,杂件雕刻,期间刻苦练习绘画,钻研雕刻技术,积累了良好的玉雕经验,其后更得到扬州,福建各地名师指导,融汇各地工艺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于2009年入驻玉石公司,担任厂长一职,主攻花鸟镂空雕刻工艺。
 
项胜利 徽墨
徽墨是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艺术珍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传统徽墨是墨模、制墨并重,墨模是塑造徽墨的模具,项胜利传承“程君房”的制作技艺和徽墨的品种,传习品质700多个近1000副墨模,并将千年制墨传统传承下去。
现为安徽省文化厅评为非物质文化徽墨技艺传承人,国家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歙县文联副秘书长、歙县十二届政协委员等。
 
吴兆光 罗盘
罗盘,中国智慧的产物。吴兆光自幼随父习作罗盘,乃吴鲁衡罗盘制作技艺第八代唯一嫡系传人,不仅传袭了古法制盘工艺,更善于博采众长,遂脱颖而出,个人作品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金奖。现为万安罗盘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鲁衡日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馆长、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掌门人。
 
诚上所述,和田玉雕、和田玉雕、大别山玉雕、制砚、制墨、砖雕、竹雕、木雕、根雕等分门别类,其代表人物及特色别具一格,各有千秋。

三、精英联盟 强强互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以发展为基本思路,以产业拓展提升和可行性项目落地为发展主线,以提升发展层次、丰富文化内涵为核心,着力推进玉石雕刻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安徽省玉石行业总体提升,逐步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与玉石雕刻工作室的共同协调发展、以达到产业竞争规范有序的新格局。
“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应运而生,其成立雏形源于“2016年安徽籍玉雕精英联盟”大型聚会的成功举行。经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经安徽省民政厅批准,由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安徽省众多玉石雕刻大师、商家、从业人员组成并成立的专业性商会。同时邀请各界文化学者,专家顾问,金融界人士,玉石雕刻爱好者共同参予。紧密围绕团结、合作、互助、共进思想,以服务于安徽省玉石行业为核心主旨,密切加强各地区玉石文化交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一步促进安徽省玉石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商会将积极响应安徽文化强省的号召,充分体现“徽商精神”,在弘扬徽文化、树立“工匠精神”、打造区域文化特色、推动玉石雕刻产业集群化发展上倾力付出。努力做到在推动玉石雕行业在技艺传承、创新、渠道、商业等方面发展的同时,以政府引导、行业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商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依靠市场机制激发玉石行业创新的活力,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市场规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高峰论坛 徽派争鸣
在“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成立仪式同期,届时将由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共同举办“大国工匠——玉石文化高峰论坛”。论坛将邀请各界精英从金融、收藏、创新、玉文化、传承等领域对安徽玉雕进行研究探讨,深入挖掘安徽玉雕根源。
繁荣玉石雕刻产业对于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对外交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峰论坛上,将密切围绕商会价值所在展开探讨,从商会优势——拟建玉石行业示范中心,突出各地区文化优势,嫁接多元化艺术种类、推动跨界合作,着力打造以玉石雕刻为核心元素的示范中心;拟建玉石雕刻行业孵化基地,引进玉石雕刻产业可行性项目,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引进全国先进工艺技术水平,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建立商会信息平台,集合玉石行业中的各种资源,推动行业发展规划;拟建推广平台,做好与其他商会、协会、促进会、学会等之间的跨界合作交流;拓展产业渠道建设,促进商会的进步;通过商会互联网平台,拟建商会服务平台,及时对行业信息作出深度报道;打造高端品牌与形象树立,提供给会员更多展示形象和扩大影响力的机会;成立互助基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等方面,细致分化,一一到位。
群贤毕至,徽派争鸣。尽管当今玉雕市场备受种种考验,遭逢多种挑战,但无论是由鼎盛转低迷,或是在沉寂中喷薄而发,我们坚信在市场大环境、大格局的引导中,在“调结构,转方向,促发展”的省会纪要纲领指导中,在“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的及时带领下,有信心做到团结协作,凝聚力量,创新作品,繁荣市场,让安徽玉石雕行业的发展整体迈向新的辉煌。
 

作者:闫美杉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49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