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李嘉迎书画作品赏析

时间:2025-1-17 12:23:56 点击:

 李建兵,字嘉迎,号‘一如堂’。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生于陕西宝鸡,祖籍山西长治。1968年11月应征入伍投入战备应急军工,1973年3月转业至邮电部,先后供职于数据研究所及人民邮电出版社总编室。
幼受庭训,酷爱国学与书画艺术。80年代初,经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主编刘北汜先生介绍结识并拜请当年中书协常务理事刘炳森先生学习隶书。与此同时,书画兼修。因受著名工笔画家王叔晖、田世光等名家影响,痴迷研习工笔画。其国画作品《丰枝浓叶映秋实》《荷风送清香》《蟠桃挂高堂,仙气阵阵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等曾得到老先生们一致好评。后因日常工作繁忙,转为以修炼隶书为主,进而时常得到时任中书协副主席的刘炳森先生悉数指导和热情鼓励。十余年后的2003年11月18日,她再次来到炳森先生府上拜请指导。刘先生逐一审鉴其临习及所创作品后点评到:“嘉迎隶书,浑厚有力,古朴、典雅、雄浑、大气,毫无纤柔之态,如不谋其面,则难以判断出自于女士之手。显然这种写法,融合了《张迁碑》、《乙瑛碑》的方笔,又有《曹全碑》的流丽,还透着《封龙山碑》里那种篆籀之意、古健之风的味道,这就有了自己的隶书特点,坚持下去定能声动书坛。”
崇尚佛法,热爱公益事业。1982年下半年,参与创立中国书画家协会。1986年下半年,在全国人大许德珩副委员长、国防部长兼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中美协主席吴作人、中书协主席舒同及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等关怀下,参与将“中国书画家协会”改组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以下简称“中谊联”)。1991年支持家人持独资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申请登记“中国书画家联谊会”。1992年12月17日获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国家级联合型书画专业法人团体”。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会员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报》总编。
 1986年下半年,担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部主任的李嘉迎女士、时任人事部主任的关梅女士、常务副会长王子忠同志,经故宫博物院《紫光阁》总编刘北汜先生引荐,拜识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刘炳森先生。从此,刘炳森先生与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不断深化了友谊,并不断向会员部推介书画家申请入会。
1995年,李嘉迎女士创办“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内刊《会员之声》担任主编。期间,拜请中书协刘炳森副主席学练书法,并先后多次到刘府当面请教,每次都得到了炳森先生热情指导。但每次他都强调:绝不要临“炳森隶书”,一定要临习古帖,并推荐供选购的隶书碑贴。
1998年9月12日,李嘉迎手持习作又一次来到刘先生府上请教,炳森先生逐一过目后点评道:“总的看,与前几次相比有较大变化,感觉“古味”多了,显然这种写法,融合了《张迁碑》《乙瑛碑》的方笔,又有《曹全碑》的流丽,还透着《封龙山碑》里那种篆籀之意、古健之风的味道。学隶书学古帖就对了,增加了力度和厚重感,说明嘉迎的悟性挺强,这样坚持下去,就能逐渐展现出一种特点、上升为一种风格。
2003年11月18日,嘉迎携带习作再次来到刘府。炳森先生对每幅作品均作出点评,最后他说:“总体看嘉迎的隶书浑厚有力,古朴、雄浑、大气,毫无纤柔之态,能给观者一种精神振作之感和美的享受;其笔法朴茂古拙,圆转流动,舒展峻拔;结字端正饱满,疏密有度;章法错落有致,行气贯通,通篇和谐;具体到落笔方面,其中有了自己的鲜明个性。还记得上次所讲的,既融进了《乙瑛碑》、《华山碑》、《张迁碑》的方笔,又有点《曹全碑》的流丽,《封龙山碑》里的篆籀之意,比前上一次更显出特点,实属不易。说明你对几种主要隶书碑帖笔法、特点的掌握下了真功夫,只有铭刻于心,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有今天的进步。可以说,嘉迎隶书的书风已初露锋芒,如不谋其面,则难以判断出自于女士之手,因为,在女书家中具有如此书风者尚不多见的。寄望再接再励,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定能声动书坛”。
 

作者:钟书连 来源:《国家艺术》第76期
  • 上一篇:笔墨酣畅写人生 汇精雅藏品贤斋
  • 下一篇:没有了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